提高農業生產能力,增加農民收入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。2023年春耕之際,陜西省吳堡縣岔上鎮川口村通過加強農業設施建設管護、推廣種植優質高產牧草和創新農業經營模式開新局、謀新篇。
加強農業設施建設管護。脫貧攻堅期間,國家能源集團幫扶該村在黃河灘地農田里新修的20個塑料大棚,投產幾年后保溫膜風化破損嚴重,卷膜機、卡槽、壓膜帶受潮,程度不等腐化,極大影響了大棚瓜菜的正常種植。該村多方努力籌集落實了維修資金,對塑料大棚進行了維修改造提升,確保該項目持續正常運營并獲得可觀收益。目前,維修大棚所用的零配件材料全部運送到施工現場,通過工人們拆舊換新,千瘡百孔的大棚重新煥發了生機活力。
推廣優質高產牧草種植。借著村里實施紅棗飼料加工廠的東風,著力優化農牧業和種植業結構比例,在以糧食生產為基礎、以飼料作物生產為重點、以經濟作物為動力并能協調發展的“糧+經+草”三元結構的基礎上,重視牧草產業的發展,將農業結構調整為“糧+經+飼+草”四元結構,推動村集體經濟從“達標型”向“提質型”轉變。目前,該村已經落實了牧草種植地塊20畝,高產、耐寒的多年生狼尾草種子經過育苗試驗,出芽率良好,待育苗盤、有機育苗基質運輸到村后即可在大棚內進行大批量育苗。
創新統分結合雙層經營模式。去年,該村在塑料大棚沙地西瓜種植中運用統分結合雙層經營模式,建立了“股份經營、規范種植、統一銷售、利益掛鉤、讓利于民、風險防范”的經營模式,有效降低了村集體產業管理成本、人工成本,沙地西瓜產值達30萬元,有力促進集體經濟和農戶持續增收。今年,嘗到甜頭的瓜農薛海尚繼續選擇和村里合作種植沙地西瓜。近日,聯系購買的羊糞全部進入農田并完成了深翻,網上購買的西瓜種子經過浸泡催芽,已經全部安頓進了育苗盤,一個月后即往大田移栽。
近年來,岔上鎮川口村堅持“強黨建、興產業、惠民生”工作思路,圍繞建設全縣鄉村振興示范村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樣板村、百萬元以上集體經濟收入明星村三大目標,以打造米糧川、美麗川、幸福川“三個川口”為抓手,推動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取得顯著成效,2022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52.8萬元。
(責任編輯:郭壯)